行业动态News
什么样的环境变化会导致“回避型”的增加?
POST TIME:2019-12-15 11:40
READ
换到人类的场合,虽然不存在物种上的差异,但是也可以分为后 叶催产素的受体分布“较为丰富”的人与“比较缺乏”的人。实际上, 孩童时期的生活环境,将会决定后叶催产素受体的数量及其分布。从 特定的养育者那里受到很好的照顾的人,其脑中的后叶催产素受体将 会很丰富,结果就是,后叶催产素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但是,如果孩童时期是在一个缺乏关爱与照顾的环境下成长的话, 后叶催产素受体的发育水平就会变得很低。这样一来,会产生什么结 果呢?其在与人交往或是养育子女等方面,将无法感知到快感,而且 更倾向于接受那些能够直接刺激大脑伏隔核区域的物质或行为。例如, 会对赌博、药物、饮食、购物等产生依赖感。因为只有在做这些事的时候, 才能让自己体会到活着的快感。孩童时期被关爱不足的人,其患依赖 症或暴饮暴食的风险会更高,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让我们把话题说回到“田鼠”上,“草原田鼠”能从群居的状态 中感知到快感,因此才会去维系情感上的羁绊,但是体会不到快感的“山 地田鼠”,则没有这种持续的羁绊感。
虽然不能将田鼠与人类混为一谈,但其实在依恋关系的结构上, 人类与田鼠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后叶催产素系统是所有哺乳类动物 所共有的一种结构,人类也不例外。在田鼠身上发生的现象,同样也 会发生在人类身上。
实际上,依恋关系较稳定的人与依恋关系较稀薄的人之间的差异,
也跟“草原田鼠”与“山地田鼠”之间的差异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人 类可以说差不多都是“草原田鼠型”的生活方式。不过这几十年间, 选择“山地田鼠型”生活方式的人正在迅速增加。“回避型人格,,与“类 精神分裂型人格”的区别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回避型” 的人身上同时也有“回避型依恋”,而另一方面,在“恐惧.回避型 依恋”的案例中,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回避”倾向。整体上,具有‘‘回 避型”倾向的人越来越多,也可以说现代人正在快速地“山地田鼠,,化。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到底是因为环境怎样的变化, 才会导致依恋关系的稀薄化,即“回避型人格”化呢?
用一句话概恬就是,因为“现代化”的缘故。“现代化”是各种 社会变动的总称。工业化、城市化使得资本得以积累,人们的生活变 得便利和舒适,但是与整个社会表面上看起来的富足相反,其实质却 可以说是从原本一片绿色的草原,变成了荒凉的山丘地带。为了适应 这种快速的环境变化,“回避型人格”才会越来越多。